中新网温州(范宇斌蔡玲玲潘益慧张小铁)“当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之时,我就已决定为这个承诺负责到底。”今年44岁的浙江温州瑞安民警林可锋如是说。
林可锋13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注射了第一针动员剂,开始启动捐献造血干细胞。

2007年10月16日,林可锋在瑞安玉海广场偶遇了一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公益宣传活动,他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中华骨髓库。
据了解,在非血缘关系里,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,只有十万分之一甚至五十万分之一。
经过漫长的“等待”,2018年4月,林可锋接到瑞安市红十字会初筛匹配成功的电话。“我愿意捐献。”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“惊讶之余,更多的则是欣喜。”林可锋说,他为此调整作息、均衡膳食、健康运动,但是由于对方的原因,那次捐献不了了之。
没想到,3年之后那次“未完成”的捐献再次启动。2021年5月林可锋通过高分辨匹配,9月通过体检,为了这次能够成功捐献,他更加小心谨慎。数月前,他就推掉了所有的聚餐,日常保持清淡饮食,滴酒不沾,同时每天保持适度运动,快走或者慢跑。
林可锋此举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。他的妻子是一名中学教师,平常工作忙碌,在这段“特殊”时期里,她默默协调自己的工作时间,包揽了家务事,“伺候”丈夫吃好、喝好、休息好,以保证健康的身体完成捐献。
林可锋的妻子透露道:“这是丈夫一直以来的心愿,我会支持他完成心愿。”